铸魂育人,守候生命
—记2019“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南阳医专教授刘荣志
杨显国
刘荣志,南阳医专教务处处长、人体解剖学三级教授。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以来,始终坚守讲台,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为自己写下“披肝沥胆剖苦心,传道授业解困惑”的座右铭,正是他30年来从事解剖学事业的真实写照。
“铸魂育人,传道解惑”的敬业精神
30年前,刘荣志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来可以从事前景更为广阔的临床医生,但他竟毅然决然地选择到南阳卫生学校(2004年升格为南阳医专)最艰苦、最需要的岗位,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当时立下的初心是:脚踏实地做好一件事,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解剖学教师,为解剖学事业奉献终生!这个初心一直鞭策着他、激励着他!他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查资料,向前辈们请教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刘荣志所讲授的解剖学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他也多次被各级部门评为教学名师。解剖学名词术语多,很难记忆,为了把枯燥无味的解剖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又挑灯夜战将解剖学知识编成诗词歌赋,使解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并于2005年成功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速记解剖学》,成为医学生口袋里的“红宝书”。此后,他主编国家、卫生部、河南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0多部,主持的教学成果荣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的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课程,带领的解剖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除了课堂上把课讲好之外,收集尸体、制作标本等也是基本功。初入解剖学教研室工作时,用于实验教学的标本非常有限,他就和教研室老师们一起克服困难。教学之余,想方设法收集尸体、制作标本。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南阳医专集教学、科研、科普为一体的 “人体生命科学馆”,被评为省、市两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刘荣志30年教学一线的坚守,诠释了“传道解惑,铸魂育人”的敬业精神。
“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刘荣志萌发了创办人体解剖学网站的念头。他想通过建立网站,为广大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然而,不懂网络技术,不懂计算机,怎么建网站?简直比登天还难!然而,再难也要想办法克服!为此,他自费购置了电脑,安装了网线,授课之余钻研建立网站的各个环节,并积极向专业人士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努力,“护理解剖网”“实用解剖网”相继诞生,并得到著名解剖学院士钟世镇的大力支持和鼓励;2004年,网站正式定名为“中国解剖网”,2005年顺利通过工信部备案。
建站以后,由于租用空间费、购买域名费都是个人承担,不少商家纷纷找上门来,愿意高价收购网站。本着学术、公益、免费的初心,刘荣志多次婉拒欲高价收购网站的商家,但是中国解剖学会联系协商建站事宜,却毫不犹豫地答应。2007年4月,中国解剖学会决定由南阳医专承办学会网站,至此,中国解剖学会网站正式建立。建立网站以来,累积访问量逾600万人次,注册人数逾2万人。学会网站的建立,为我国解剖学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刘荣志敏锐的视野和持之以恒的追求,展现了“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敬佑生命,守候生命”的博爱精神
2005年,为攻克艾滋病研究难关,刘荣志主动申请加入艾滋病科研攻关小组。并愿意承担艾滋病人尸体的收集、固定、解剖和标本制作这个最为艰苦而又充满各种未知风险的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年的艰辛付出。他多次深入艾滋病家庭,用关爱换来家属对医学事业的支持和理解,亲自收集、解剖13具艾滋病人捐献者遗体。别说艾滋病病人的尸体,即使正常人的尸体进行解剖,也令许多人毛骨悚然、望而却步。进行艾滋病人尸体灌注固定液时,有些尸体的血液还未完全凝固,虽然病人已经死亡,但仍具有传染性!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防护,但仍然有意外防不胜防。家人的担心和被感染的危险均不能阻止他继续进行艾滋病人科研攻关的脚步。他成功制作了世界唯一的艾滋病三维断层解剖标本200余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活检和尸检病理组织1100余份,并完成与病理学和影像学对照研究工作,建立了艾滋病人科研资料和标本数据库,为国际首次建立“艾滋病影像学”奠定了解剖学和病理学基础。研发了世界首例艾滋病数字虚拟人软件,填补国内外多项空白。还创建了从遗体捐献到科普教育全流程的“人体生命科学馆”,使之成为一个“为生命守候”的神圣医学殿堂,演绎了“敬佑生命,守候生命”的博爱精神。
谈及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刘荣志非常地淡然。“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在路上。”刘荣志坚定地说。为解剖教学及科研事业奉献终生,他奋勇向前、无怨无悔。